(一)基本概念
发表于: 2018-04-02 点击量:
Q1:因公出国境的定义?
因公出国境是指因工作需要,开展科研合作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、执行国际交流项目、进行工作访问、参加比赛、进行文化交流以及培训、任职、任教、处理涉外突发事件等以执行公务为目的的出国境活动。
Q2:哪些人可以申报因公出国境任务?
学校在岗事业编制教职工、聘用制职工、人事档案关系在我校的在站博士后,离退休人员(仅限教学科研出访)都可以申报因公出国境任务。
Q3:因公出国境的分类?
按出访任务分为教学科研人员执行学术交流合作(以下简称“教学科研出访”)和一般性工作出访;按照审批机关分为因公出国赴港澳(审批机关为“北京市外办”)和因公赴台(审批机关为“北京市台办”) 。
Q4:教学科研人员的定义?
指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人员(含离退休返聘人员),以及在学校及二级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“双肩挑”干部。
Q5:因公出国境执行学术交流合作具体包括哪些?
主要包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(含涉外办学和孔子学院涉及的教学科研活动在内)、专业领域进修、科学研究、学术访问、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。
Q6:教学科研出访与一般性工作出访在政策上有哪些区别?
一般性工作出访团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,一次出访不得超过3个国家和地区(其中出访1国不超过5天,出访2国不超过8天,出访3国不超过10天;赴拉美、非洲航班衔接不便的国家可在上述要求增加1天);教学科研出访出国批次数、团组人数、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。
Q7:学校因公出国境的管理部门是哪个?
是国际合作交流处/港澳台办公室(以下简称“国际处”)。
Q9:什么是自组团,什么是参团?两者在准备申报材料时有什么区别?
自组团是指由我校作为组团单位申报的团组;参团是指我校人员参加其他单位组团的团组。后者在准备申报材料时需另附组团通知书、征求意见函原件,以及任务批件复印件。
Q10:什么是任务批件(确认件)?
任务批件(确认件)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因公出国境任务的文件,其中自组团获得任务批件,参团获得任务确认件。
Q11:护照有因公因私之分吗?区别是什么?
有。二者区别如下:
事项 | 因公护照 | 因私护照 |
目的 | 执行因公出国任务 | 因私探亲、旅游等 |
签发机关 | 外交部 |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|
有效期 | 5年 | 10年 |
办理人 | 国际处专办员 | 申请人本人 |
Q12:港澳通行证有因公与因私之分吗,区别是什么?
有。港澳通行证分为因公往来香港/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(简称“因公赴港澳通行证”)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(简称“因私赴港澳通行证”)。区别如下:
事项 | 因公通行证 | 因私通行证 |
目的 | 执行因公赴香港、澳门地区任务 | 因私探亲、旅游等 |
签发机关 | 国务院港澳办 |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|
有效期 | 2年 | 5年 |
办理人 | 国际处专办员 | 申请人本人 |
Q13:赴台湾通行证有因公与因私之分吗?
没有。申请人须持“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通行证”(简称“大通证”)赴台。只是根据赴台目的的不同需要申请不同类型的签注,因公赴台签注类型为“应邀赴台(Y)”。
Q14:我校因公证照的管理部门?
因公护照/因公赴港澳通行证由国际处保管;处级及以上干部的大通证由组织部保管,普通教职工中登记备案人员大通证由人事处保管。
Q15:什么是出境证明?
指由北京市外办出具的,允许出访目的地为免签国家团组出境的证明文件,因公护照和出境证明一同使用方可出境。
Q16:为什么办理签证时要填写《个人情况表》?
北京市外办可以提供签证代办业务,需出访人填写《个人情况表》以提供签证申请表所需相关信息。
Q17:办理不同国家签证所填写的《个人情况表》一样吗?
视情况而定。出访人需根据出访目的地填写相应表格,一般填写《通用个人情况表》,出访英国、加拿大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须填写专用个人情况表。